|

減肥迷思 (三)

減肥的人要分年齡,更重要留意身體的改變。

生酮飲食缺點:

高份量的油份攝取, 在夏天的香港非常困難,因為易出現濕熱困滯,腸胃變差、肚瀉。尤其要注意對心臟的影響,易出現心悸。

高蛋白質飲食缺點:

大量蛋白質會造成腎臟負荷,長期攝取大量蛋白質,會引致極度口乾和小便發炎。

低碳水化合物缺點:

減少了米飯或澱粉質,不利脾胃,容易出現情緒問題,往往不能好好控制食量。飽肚感不足,會有衝動打破規限,氣血也偏低!

168斷食缺點:

營養不均衡,因為在限定時間進食,會因為準備不足,難以兼顧營養和熱量的攝取。對於16小時的禁食會引起胃酸過多或者不易入睡。

5:2 食法缺點:

整體熱量減少,對於繁忙及應酬太多人士,不容易配合在特定日子只吃 500 卡路里,5:2 的食法,會出現營養不均衡的問題。

綜合而言:

  1. 年青者 20 至 30 歲,宜多運動,多消耗為主力。肥胖主因是偏食,要糾正才可持續瘦。
  2. 30 至 40 歲,宜注重少油、少鹽。例如某餐飲食過量後,可減少飲食的份量以作平行。注意每日進食量不宜太少,適宜多做帶氧運動。肥胖多由應酬多,太夜睡及晚餐時間太晚。
  3. 40 至 50 歲,荷爾蒙及體能下降,適宜做伸展運動及放鬆運動以舒緩壓力,提早晚餐進食的時間,同時要減少油、少鹽及少糖了。這段時間多吃一點就易胖,避免暴飲暴食傷及脾胃
  4. 50 至 60 歲,要適應生活上的改變,例如:退休、更年期。要多補鈣和培養嗜好,多建立社群,減少甜食,嚴格控制糖尿和血壓問題,早睡早起,保持每天有 7 小時睡眠。最好能練習呼吸方法、令氣機通暢不易積滯和腫滿。

適宜每天做一些,抗阻力運動、負重運動和帶氧運動。

  1. 60 歲以上,全力保持肌肉,增加蛋白質攝取量,減少大量澱粉質在一餐中的攝取。避免血糖過份波動,運動要量力而為,堅持有一定活動力即可。減重要慢慢來,一次運動不宜太長,十分鐘休息一下,間歇性運動效果比一次做長時間更好。

留意出現失眠和痛症的發生,注意營養攝取不均衡或不足,不要太著重體重上落,反而要留意肌肉流失和骨質疏鬆的問題,小心跌倒和骨折!更要注重精神啊!

Similar Posts